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與對策.doc
家長學校系列教材對部分中學生在中學時期易形成逆反心理的簡要分析
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和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中,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已成為培養人才整體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的教育實踐過程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國中學生中存在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他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它又是怎么樣產生的呢?同時它有那些表現呢?還有怎么去消除它呢?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孩子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往往產生與父母一種相抵觸的情緒。他們心里有什么話也不愿向父母說,對于父母的批評和勸導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甚至產生抵觸、不順從的情緒。人們把孩子的這種現象稱為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在中學生中的表現
第一、超限逆反。指客觀要求超出了主體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如家長總要反復嘮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給予理解或幫助;家長期望值超過孩子的能力,就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既主體執意表現出與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 “讓他東、他偏西,叫他打狗他罵雞”。
第二、情境逆反。指客觀環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時.比如孩子本來情緒不好,家長卻堅持讓其學這學那。
第三、禁果逆反。中學生的好奇心極強,往往成年人向他們鄭重宣布禁止的東西,他們反而越想接觸。如玩電子游戲、交異性朋友、課堂不聽講、甚至喝酒、吸煙等,實屬禁果逆反。
第四、自主逆反。指主體地位、尊嚴受到威脅時出現的逆反心理。如家長動機良好,卻用喝斥、諷刺、打罵、強行禁止等簡單、粗暴手段對待學生;或從相反的角度不關心、不理睬、不管教學生等等,都會引起主體對施教者的不滿、抵觸,如雙方互相喝斥、打罵,或互不理睬等。
第五、歸因逆反。即他人的說教、做法并無錯處,而動機不良引的逆反心理。如家長無意表揚了一位做了好事而動機不良的人、或盡管他人的言行有助于主體,但其動機不良,就會引起這種歸因逆反。
第六、人格型逆反。即個別學生由于性格異?;蛐睦砑膊?如執拗、怪僻、暴燥、易沖動、刻薄、極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隨意,就以吵鬧、打罵等方式對抗他人(主要是老師、父母或同學)。這種人格型逆反的學生多見于男生,而且他們的家長多有同樣傾向
三、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也叫遺傳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如機體的構造、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征等。人種的不同個性遺傳下來的生物特性,既有人種的共性,又表現出千差萬別的個性,其中就包含親代不同性格的遺傳。專家認為,正是這種性格遺傳的差異,形成了人們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條件。一般說來,那些前代性格呈情緒型、外向型、獨立型、急躁沖動的個體,其后代逆反心理形成較早并表現明顯,反之則異然。
2.社會成因
遺傳因素是心理現象形成的一種自然條件,它僅僅提供心理現象形成、發展的可能性,而不能決定心理現象的形成、發展。
在當今,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家長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恨鐵不成鋼,教育方法失當。如家長在朋友家或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數落孩子的缺點,周六、日領著孩子早、中、晚到處補課?;蚝唵未直?,死孩子失去自由、自尊、樂趣,這樣就會產生逆反思想和行為,甚至敵視父母,這些不當的教育方法也是引發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主觀因素
青少年學生的好奇心強,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他們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實踐意識。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為了讓孩子不走彎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經驗阻擊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驅使,聽不進大人們忠告,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樣,孩子不聽勸告的逆反行為就形成了。
孩子的逆反心理從小學進入中學是一個飛躍。他們有較強的行為能力和自理能力,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是小孩,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想擺脫父母,自立自強。但俗話說:“在父母面前,你永遠都是孩子?!备改竻s無法相信孩子已經長大,仍然要主宰孩子的大部份行動。因而孩子會漸漸地疏遠父母、教師,對師長的要求會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四、克服不良逆反心理的過程和方法
1.認識提高文化素質、廣聞博見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個對生活有著廣博知識的人,憑直覺就能認識到逆反心理的荒謬之處,從而采用一種更科學、更寬容的思維方式。廣聞博見能使我們避免固執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則使我們在最終認識真理之前走了許多彎路,當我們醒悟過來時往往太遲了。
2.想象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們缺乏對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想象力。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用一個辦法就已足夠,但在問題未解決之前卻存在著幾乎是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我們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們的視野就會變得狹隘、短視和顯得愚蠢。它使我們無法進行正確的思維和判斷,讓思想僅僅是在“對著干”的軌道上盲目滑行。當我們冷靜地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所強烈反對的意見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對著干”起碼也使我們的思維同對方同樣的狹隘。因此,對總是懷有逆反心理的人來說,努力培養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們開闊思路,從偏執的習慣中超脫出來。寬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過自我不斷的思維訓練來獲得,它能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種近乎病態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想有所作為,就必須經常性地進行這種自我訓練。
3.作為學生、子女應理解父母。
(1)作為學生、子女要學著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父母也有局限性,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也就不會逆反了。
(2)要經常提醒自己,要虛心接受老師父母的教育,遇事要盡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還要主動與他們接觸,向他們請教,這樣多了一份溝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3)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4.教育者要向中學生講清逆反心理的實質,耐心教育他們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學會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觀和客觀一致,保持認識的正確性,有人組織過一次“逆反心理會診”的專題,給中學生們提出這樣一組問題:5年前,父母在你的心目中怎樣?現在你怎樣看待父母?為什么在不同的年齡段對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的看法是否成熟?然后類推到學校工作中,有效地削弱了中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歡迎家長發表意見或看法,共同探究解決問題方法,電子稿請發送syyrxx@163.com
沈陽育人學校
2015.04.04